乔金岭作为第一个河南首富,他离世的消息传出后,在当地乃至全国引起了很大的热议。
他从瓦工起家,到后面一手成立黄河实业,用3000万元的借款创造出15亿元的利润,这样的商业头脑和谋略在业内堪称一绝。
乔金岭出生在河南长葛的一个农村里,他的出生让家里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拥有那一个幸福的童年,乔金岭的童年是悲惨且十分“戏剧性”的。
他虽然年龄小,但他看见母亲和爷爷奶奶去低三下四的求人,看见父亲因为治不起病在床上难受到,他的心中就百感交集。
乔金岭母亲心中有太多复杂的情绪,她不想一辈子困在这个家里,不想再也没有过上好日子的可能。
压抑的情绪终有一天会爆发,他的母亲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每天除了打工赚钱之外,还要照顾一家老小。
这对于乔金岭来讲无非是一个重大打击,短短几年的时间,他的父亲离世,母亲远走,如今奶奶也离他而去。
乔金岭将所有的原因归结为“没钱”,他相信只要有钱的话,那些幸福就不会离他而去了。
刚开始他只是做学徒,可他的悟性十分高,没过多久便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了建筑队里的大工。
从学徒到打工,这中间的工资可不是差了一两倍的,因此他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只是做瓦工的话,他会经常跟随着建筑队前往其他城市,这样一来他就不能经常陪伴在爷爷的身边,这让他感到十分的苦恼。
乔金岭十分感激村民们的善举,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的心中不仅想着赚钱,还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回报村民们的恩情。
之后他将全部的心思投入工作中,攒下的积蓄除了寄给爷爷一部分之外,自己手上还能留下一笔。
他还将一些村里没有稳定工作的人拉入其中,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以此来回报他们的恩情。
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乔金岭也愈发的能感觉到,建筑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稳定。
但不幸运的是没有单子的话,他还有整个建筑队的兄弟们都得挨饿,这让他十分的苦恼。
稍微大点的工程他们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小一点的工程又养不起建筑队这么多人。
当时国内做石棉瓦的工厂很少,如果他能在村里开办一个厂子,那不仅仅是自己致富,也是带着全村的人奔小康。
他每天都在为了那些困难的因素而感到发愁,没有充足资金、没有宽敞的场地、没有专业的人才和没有精准的设备等等。
这些困难让他感觉到创业并不是一般的简单,但他既然已经下决心走这条路,那就一定要在这条路上发扬光大。
当时他拿着存了很久的3000块钱,租下了部分农田以及几间房子,准备将他们改造成一个合格的工厂。
乔金岭本就是建筑队出身,他设计好图纸之后,喊上建筑队的老伙计们,一起打造了厂房。
乔金岭在装修完整个工厂之后,手中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而剩下来还有设备的采购。
有了新产品的加入,他们的厂里开始多元化发展,累计赚到的收益也是越来越多。
随后乔金岭将赚到的钱不断地投入到厂子中,看着厂子的规模越来越大,他的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平静和踏实。
厂里的车间条条有序,有石棉瓦、拉丝、织布还有机修等4个车间,每一个看上去都非常的整洁。
他现在已经成功了,可惜他的爷爷早在前几年就已经离世,再也无法亲眼见证乔金岭的成功。
乔金岭本以为能长期这样安稳下去,可是一场“意外”的来临,又差点将他从巅峰打入谷底。
在乔金岭的带领下,厂子发展得越来越好,甚至成为来到当地知名企业排行榜前十。
没过几年之后,当地企业局以“不符合当时政策”的理由,让乔金岭被迫离开了厂子。
乔金岭也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发展成这样,难道多年来努力的结果,到头来只是在给别人铺路吗?
几经调研考察之后,他发现金刚石在市面上也有着很大的潜力,这让乔金岭提起了兴趣。
1985年,他创办了黄河磨具厂,此时的他还没想到,这即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乔金岭虽然能够理解,但心里还是感到十分不舒服,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厂子做大,名气打响。
他在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将黄河磨具厂越做越大,甚至成为了仅次于美国GE和英国戴比尔斯的,世界第三大金刚石制品企业。
他将仓库中积压的货物,利用妙计全部卖出,让工厂不再处于亏损的状态,而卖回的钱也能来填补这些年厂子的亏空。
那个小小的工厂在时间的催化和乔金岭的带领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大规模的“黄河集团”。
乔金岭一步一步的走到了董事长的位置,看着由他亲手打下的江山,他的心中百感交集。
每当结束完一整天的工作,他都会站在公司的顶层望向整个工厂,然后一遍又一遍的思考:
“如果母亲看到我现在功成名就的话,是不是就会回来找我。如果爷爷奶奶在天上看到我成功的话,是不是也会为我欣慰。”
好在那时候的他已经成家立业,和妻子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已经逐渐抚平他受伤的童年时期。
这时候谁也不曾料想到,就是这样一位事业上成功,家庭幸福美满的男人,会选择用“自缢”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乔金岭在创办黄河实业集团之后,和日本大阪金刚石株式会社还有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合作,共同成立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再往后已经形成了7大类18个系列149个品种267个规格的产品,销售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1985年成立黄河磨具厂,截止到2000年,15年内他的资产已经高达15亿。
2002年,他以1.2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第58名,甚至被称为“河南首富”。
但就是这样一位享誉河南甚至整个金刚石工业界的人,在一年后竟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去世的消息很快在当地传遍,很多人感到惊讶,这样一位成功人士为什么会自尽呢?
乔金岭在创业初期有一个合伙人,1986年他和乔金岭还有另外两个人在郑州成立了一个公司。
这个公司后来转卖到上海却又被起诉,可四个创始人中只有乔金岭一人发展的很好,其余三人早已破产。
不仅如此,他还在村里盖了新的小学,增添了许多新型的教学设备,以此来保证学生能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虽然乔金岭的离世原因到现在仍无法定论,但他生前的成就却是里程碑般的存在,深深的刻在长葛乃至黄河集团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