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审结果于2023年2月8日至2月14日向社会公示。
公示期内,如有不同意见,请于2月14日17时前,以电话、传真或信函等方式向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同时,请告知或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以便于了解核实及反馈情况。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40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信息宣传处(邮编:100052)
曙格拉·比达合买提新疆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襄阳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经层层推选、评委会投票、组委会认线年全市选树的“襄阳楷模”中推选出20名(组)年度人物候选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日期为2023年2月7日至2023年2月13日。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了解学习候选人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候选人有意见,请向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他自强不息,用独臂练就20秒打包一个包裹的业务本领;他耐心细致,以“零差评”“服务好”“速度快”赢得客户肯定,书写奋斗故事,展现人生价值。曾获“襄阳市优秀快递员”“中通全国十佳快递员”“湖北省自强模范”“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
已过鲐背之年的她,有80年致力于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传承和推广,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积极推动非遗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并在省内外获得广泛影响。她打造的非遗品牌免费培训200余人,解决就业300余人,取得良好社会效益。3
他4岁开始接触体育,7岁进入湖北省跳水学校,17岁进入国家队,从无名小将成长为奥运冠军。他先后获得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单人1米板冠军,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双人3米板冠军,布达佩斯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子单人3米板、男子双人3米板、男子1米板冠军等,是游泳世锦赛历史上第一位单届夺得三枚跳水金牌的选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4
他是湖北省公共卫生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级流调专家,创新推出的襄阳流调经验被全省宣介,并被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有关工作组采纳。他曾先后赶赴天津、福建、内蒙古等地支援流调溯源,并三次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致信感谢。2022年8月,他获评“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5
带头修路架桥、修建蓄水池和取水点……他坚守贫困山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34年,千方百计解决村民出行、安全饮水、电力保障等难题,其间导致左手大面积深度烧伤。他夙夜在公,带领村民把一个“空壳村”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富裕村”,被村民誉为“痴心书记”。他曾荣获“全省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襄阳楷模”等荣誉称号。6
巡山、护林、防火、修枝、灭虫、救治、繁育……他在平均海拔1600米的高山林场坚守20多年,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穿烂了60多双防滑鞋,骑坏了3辆摩托车,默默守护着43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4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500亩原始森林,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奉献了半生。2022年,他获评“荆楚楷模”。7
男,46岁,党员,中化六建印尼分公司原副经理、印尼华越镍钴项目部原项目经理
从事海外工程项目管理14载,他燃尽生命的光和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践行“丝路精神”,展现中国工匠技艺和中国建造水平。他参与建设的巴基斯坦EVTL低温储罐区、突尼斯磷酸和印尼华越镍钴等项目,多次荣获化学工业境外优质工程奖、中化六建公司优秀国外工程管理奖,屡次刷新建设周期、达产达标速度等行业纪录,参与编撰的《大型储罐倒装施工工法》获得国家、省级工法成果奖。8
她像母亲一样照顾残疾孩子的生活起居,悉心开启残疾孩子的智慧,是残疾孩子心中最美的老师。她从事教育工作24年,其中有11年在带残疾孩子,温暖残疾孩子的心灵,照亮残疾孩子的世界。她用爱和责任办好特殊教育,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曾荣获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9
他从部队转业后,主动请缨到全市治安情况最复杂的余岗社区担任社区民警。他在两个月时间里走访群众4万多人次,发出名片2000张。他在三个月时间里为群众提供帮助80余次,获赠锦旗24面,用脚步走出了深厚的警民情谊和基层治理新路径。以他命名的“余岗社区吴先国警务室”,成为全市枫桥式社区警务室“样板”,余岗社区新市民公寓成为全省标杆式智慧小区。他连续8次被评为全市社区警务之星,曾荣获“全省‘七五’普法先进个人”称号。10
她躬身田野,26年来育成13个小麦新品种,多个品种被列为国家、省级主导品种。其中,“襄麦25”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小麦主导品种,增创社会经济效益逾亿元;“襄麦46”通过国家级审定,填补了湖北省国审品种的空白。她助力襄阳巩固长江流域首个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地位,为保障湖北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其事迹被中央、省级媒体及Twitter等报道,获得广泛影响。11
他扎根基层33年,带领团队屡屡攻克技术难题,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0万余米,连续3次刷新并保持省地质局钻探最深孔纪录(单孔2600米)。他主持襄阳、十堰、随州地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及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惠及1446人,保护受威胁资产价值约1.9亿元。他被授予“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组建的3个机台、三八突击队曾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巾帼文明岗”“荆楚楷模”等荣誉。12
男,52岁,党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山重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火炮装调工、高级技师
他致力于国防建设30余年,参与14个国家重点项目研制及生产,改进设计和技术攻关79项,累计节约资金350万余元,获得国防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等。作为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他培育了一支技能精湛、善打硬仗的团队。他曾被评为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荆楚楷模”等多项荣誉。13
男,35岁,党员,襄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科科长
他作为队员参加全省消防比武竞赛,获得多个项目第一名,助力支队实现“三连冠”。他参与处置“6·13”十堰燃气爆炸事故、“7·20”援豫抗洪等重大救援任务,在重大考验一线展现“火焰蓝”风采。他曾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2022年“荆楚楷模·最美消防卫士”等称号,并被省公安厅、省消防救援总队评为优秀员。14
2022年1月,他在夜班值守时因呼吸心跳骤停,生命永远定格在54岁。从检以来,他工作勤勉,任劳任怨,甘于奉献,20年如一日,被同事们称作“老黄牛”。受理审查分流案件、审核报表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是他的日常工作。这些付出和奉献,他从未说起。只有他那把已磨掉皮的座椅、办公室那盏总是亮到深夜的灯以及10多本工作笔记,成为见证。2022年,他获评“荆楚楷模”。15
他入伍29年,对家人疏于陪伴,每年坚守在艇上时间超过200天。他是大国工匠,成长为新型潜艇电工专业领域专家型人才后,先后执行30多项重大战备训练任务,保障潜艇守卫祖国海疆。他先后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荣获“海军技术能手”“海军安全专家”“全军精武标兵”“海军十大杰出青年”“海军十大追梦好水兵标兵”等荣誉称号。2021年,他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员”称号。16
他32年如一日坚守信访一线,以热心接、细心问、耐心说、真心帮、恒心解的方式,成为为民解难的“贴心人”、为党奉献的“孺子牛”、善解难题的“老专家”。他先后接待信访群众1.5万批次、5.98万人次,参与召开现场协调会200多次,化解信访矛盾8000余件,全心全意把信访部门建设成“人民满意窗口单位”。他曾获“全国信访系统先进个人”“荆楚楷模”等30多项荣誉称号,并受到习亲切接见。17
他勇于担当,积极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了让项目更快落地,他提高工作效率,把需要2—3个月才能办下来的审批手续压缩到10天左右。针对企业后续发展出现用工难的问题,他积极主动协调解决。2022年2月,他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为企业出谋划策,尽可能地为企业提供更多帮助。18
一个人、一个站、一台炮、一座山,每年有180天坚持24小时待命,周而复始地拆炮、擦炮、装炮、打炮、再拆炮……他在海拔1300余米的深山坚守23年,累计开展气象作业1100余站次,发射炮弹10.6万发、火箭弹700余发,年均保护农作物20余万亩。他曾荣获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贡献奖”、“湖北省百名优秀气象信息员”、“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他参与研发的高炮自动供弹技术在全国推广。2020年12月,保康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智能防雹示范县。19
他们是勇立创新前沿的高铁大型运架装备研发团队。该团队聚焦国家重大高铁工程,培育核心技术、研制大国重器,完成10余项重大科技攻关,研发的装备应用于国内外20余个高铁项目施工。特别是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昆仑号”,获评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该团队获国家专利80项,发表优秀科技论文28篇,曾荣获“荆楚楷模” “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20
一个县级剧团历经66年风雨洗礼,依然生机勃勃。创作的《黄河绝唱》《曾真的故事》《生死一票》《良知作证》等文艺精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文旅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并获得全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屈原文艺奖等荣誉。“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来,该中心下乡巡演210余场次,年均观众超过25万人次。2022年,该中心获评“襄阳楷模”。来源:中国文明网 襄阳日报